【景點】南岳衡山“八絕”—方廣寺之深

來源:南岳新聞網 編輯:彭俊 2012-08-13 10:30:24
—分享—

 

  春季方廣寺景區(qū)遠景

“南岳八絕”之一的方廣寺位于湖南省南岳衡山景區(qū)內,距湖南省省會長沙約158公里,距湖南省衡陽市區(qū)約72公里,距湖南省衡山縣城約37公里。位于南岳衡山的蓮花峰下,明代為南岳五大佛寺叢林之一。始建于南朝梁天監(jiān)二年(503),當時南岳18高僧之一的,南朝惠海禪師來到南岳這8座青峰圍繞的狹長山谷中,見此地與世隔絕,巖壑幽邃,就在這里結草為庵。

據《一統(tǒng)志》載:一天,惠海正在庵中誦經。忽然有5位身材偉岸的壯士求見。來人面容各不相同,分青、黃、紫、白、黑五色,都身穿白袍。5人請求惠海允許他們聽經學佛?;莺査麄兪呛畏饺耸?,他們回答說是南岳山中的5位龍神,如果允許他們聽經,他們愿意讓出一塊平地,獻給惠海建造寺院?;莺4饝怂麄兊囊蟆.斕焱砩?,山谷中烏云驟起,霎時雷聲隆隆,大雨滂沱,傳來陣陣“嘩啦啦”的響聲。第二天起來一看,只見山下出現(xiàn)一塊寬敞的平地?;莺5教幓壞季瑁谶@塊平地上建造了一座規(guī)模宏大的寺院,寺名方廣,寓佛法“十方廣布”之意。這就是《南岳志》上記述所謂的“五龍聽經,平沙南地”的故事。

梁大通6年(534),僧希遁于此建成方廣寺。唐代名“方廣圣壽寺”,宋賜額名“方廣崇壽禪寺”,據宋《南岳總勝集》載,李白曾游南岳方廣寺,留有詠《方廣寺》詩:“圣寺閑棲睡眼醒,此時何處最幽清。每窗明月天風靜,玉磬時聞一二聲?!彼位兆谠宦捎鶗疤煜旅健彼淖重翌~懸于佛殿。南宋乾道間,朱嘉、張栻來游南岳,第一夜宿此。盤桓嘯詠,極力稱贊,方廣名稱因而大著。明代,尹臺建二賢祠于寺側,以紀念朱、張。明萬歷20年(1592),明神宗敕賜藏經648函,寺僧建藏經閣藏之。盛時寺僧達200多人,田產1000多畝。清順治二年(1645)王夫之、管嗣裘等受命重修方廣寺及二賢祠,恢復舊觀。順治5年(1668)清軍在此襲擊王夫之起義軍,寺廟為戰(zhàn)火所毀。清末曾國藩、曾國荃費白銀2萬兩重修。民國年間寺宇年久失修。房舍漸次圮敗,加之交通不便,游人罕至。1988年,南岳區(qū)園林局“方廣寺管理組”進駐?,F(xiàn)存的方廣寺,有山門、祖師殿、禪堂及前后廂房30多間,布局嚴謹,宇殿壯麗。寺為三進,歇山頂建筑,碑文石刻,雕刻精致。寺周多珍稀古木,如伯樂樹、紅豆杉、花櫚木、銀雀香果、銀杏等,均為我國稀有樹種,極為珍貴。寺后石縫中生長的娑羅樹,已有數百年樹齡,干粗70公分,高達1303米,世所罕見。寺左黑沙潭位于兩巖之間,諸峰山溪匯成瀑布,寬為3.3米許,高約10米。加上常年云霧縈繞,或彩虹飛架,蔚為壯觀。有“不游方廣,不知南岳之深”之說。寺周圍還有惠海和尚的“補衲臺”、“洗衲池”、明代張博讀書的“嘯名”、譚元春寫的“戀響”等宋、明以來歷代題詠石刻。現(xiàn)方廣寺寺院修復,政府投資1000多萬元修建了西嶺至方廣寺的水泥公路,游玩十分方便。

 

  原始次生林一隅

  二賢祠

來源:南岳新聞網

編輯:彭俊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南岳新聞網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