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王東原,安徽人。民國35年(146)4月,由湖北省政府主席調任湖南省政府主席。
王東原調任湖南省主席后的第六天,即專程來南岳。這次,他視察南岳古鎮(zhèn),瞻仰南岳大廟,登忠烈祠,游祝融峰,并為在祝融峰上建立“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紀念碑”選定地址。王東原對南岳管理局的《建設南岳計劃》作了肯定,并指出:“建設南岳,應以文化為前提,造林為亟務。凡屬有關文化、墾植事宜,盡管籌謀,以期發(fā)展?!蔽幕途G化為南岳建設基調。他還為南岳街牌坊題寫橫額。外向為“天下名山”,內向為“文明奧區(qū)”。
王東原此行四個月后,8月12日,又來南岳召開“南岳區(qū)行政會議”。他在會議中親擬《建設南岳文化區(qū)提案》,交會議研討。這個提案更突出王東原建設南岳的基本認識和思想動機:即南岳為抗日軍事勝地和天下名山,他在提案中從宋代南渡說到元、明、清,從朱、張理學說到湛甘泉、王船山,特別突出抗日時期在南岳召開的三次軍事會議,結論是:“故南岳在我國,非一般名勝風景區(qū)之可比。實亦為世界偉大文化堡壘之一也。……允宜有所興建,以資紀念,而示來茲?!蓖踉谔岚钢薪ㄗh將南岳與湘江一片地段劃為南岳文化建設區(qū),按照近代市鄉(xiāng)規(guī)劃原理,有系統(tǒng)地開發(fā)和建設南岳。即以建立各個教育和文化機關為中心,構成各個“花園市”,再擴建為聯(lián)合花園市,最后將南岳辟為“國家公園”。提案對籌建機構、建設方案、管理細則和經費籌集等均作了具體的設想。
民國35年10月,王東原與趙恒惕、胡庶華等人發(fā)起在南岳募建中正圖書館。時《中央日報》報導:中正圖書館的勘建,分現(xiàn)金、書籍兩部分?,F(xiàn)金以20億元為目標,作建筑館址及設備之用;書籍則以百萬冊為目標,凡古今中外有價值之典籍與著本,足供學者研究參考者,皆在募集之列。”經過一年多的籌建,圖書館工程于民國37年(1948)元月完成,征集了各類圖書11萬馀冊,三月開館,王東原親自為圖書題額。
民國35年11月,王東原主持召開省文化建設委員會會議,又專門討論了建設南岳文化區(qū)計劃問題,確定了南岳文化區(qū)的區(qū)域范圍和實施項目。他的要點:一是劃定南岳區(qū)界限,分為外圍和本部兩個部分,外圍包括湘江及其支流涓、蒸二水所有的名勝地帶,本部為以五峰及舊有南岳市區(qū)至衡山城區(qū)所在之衡湘北段,其中又分為三區(qū),即江岸區(qū)、衡麓區(qū)、五峰區(qū)。二是規(guī)劃了南岳文化區(qū)的景區(qū)建設:確定了自然風景保護區(qū)和新辟開發(fā)區(qū),開發(fā)區(qū)又分為文化建筑區(qū)和工商建筑區(qū)。三是擬定南岳文化區(qū)的交通系統(tǒng)。四是籌建公園系統(tǒng)。五是確定建設區(qū)內的人口控制。此外,對區(qū)內的動力供給和物資供應也擬具了相應的計劃。
民國36年(1947)7月4日,王東原偕其省府委員王原一、朱階平等來南岳。他這次在南岳逗留了9天,一到南岳,即登山瞻仰忠烈祠,安排“七七”祭祀活動;登游祝融峰,視察峰頂“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紀念碑”的建筑工程進展情況。據傳這座紀念碑是蔣介石于先一年在廬山牯嶺召見王東原時面囑的。其后,王還視察了勝利坊、南街牌坊、望日臺、獅子巖石屋、以及登山公路、環(huán)山通道等維修或新建工程。7月7日王東原與王原一祭祀了忠烈祠,并確定從省撥賦谷1100擔,購置忠烈祠祭田,又勸募增置田租100石。
在這一期間,王東原曾在忠烈祠召開籌建“南岳船山書院”座談會,成立籌委會,王東原為主任委員,周邦式(國師教授)、馬宗霍(國師教授)、何炳麟(岳云校長)、康和聲(南岳圖書館館長)、胡蔭槐(南岳管理局局長)等人為籌備委員。7月9日,王東原又在白龍?zhí)妒「追N招待所舉行第一次學院籌委會,會上對院址、經費等項作了決定。會后,王東原對《大公報》記者說:。南岳為天下名山,近又進為文化教育區(qū),對各項建設,政府當盡最大努力,次第完成?!?/p>
從1946年4月到1948年王東原離開湖南,他對南岳建設是緊鑼密鼓,加速進行。如胡蔭槐在《戰(zhàn)后南岳復興記》說僅在46年,即“不數(shù)月而環(huán)山公路、望月臺、玉版橋、岳云橋、中正橋、絡絲潭護墻、獅子巖石屋暨半山亭——南天門——藏經殿——西嶺一帶新辟汽車路,并新建文明奧區(qū)、牌坊、南北正街、中山堂、實驗小學等工程相繼蕆事”。其建設的速度和辦事的效率確有可觀。雖然所謂“國家花園”和船山書院等計劃未能實施,但王東原為建設南岳畢竟費了許多心思。
來源:南岳新聞網
編輯:彭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