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訪者語錄:
●我堅定地認為,自己生命的主干屬于文化。
●詩人需要南岳,南岳需要詩人。
趙澤云的自我介紹是別具一格的,他稱自己是玩家,玩散文,玩詩歌,玩書法,玩收藏。一個“玩”字,是他真我的性情和閑適的態(tài)度?;蛟S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情和態(tài)度,讓他的散文、詩歌、還有書法有了至剛與至柔的智慧與靈性。
1985年起便開始從事文學創(chuàng)作的他,其作品散見于《湖南日報》《三湘都市報》《財富地理》等報刊雜志,2006年,他的散文集《南岳煙云》由中國文聯(lián)出版社出版,2008年底,中國文聯(lián)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詩集《存放在冬日的琴聲》。趙澤云和我們說,下一次出書就寫小說。我們不禁驚嘆,散文、詩歌、小說、寫字、畫畫,他怎么都能信手拈來?在他的散文和詩歌中,我們或許能找到答案——他走遍大江南北,走進自然,處處留心,“攬?zhí)斓厝霊选?,各地山川景物、歷史文化、風土人情都賦予了他創(chuàng)作的激情和靈感,每一步人生的經(jīng)歷都成為他思想中厚重的積淀。他不乏功力和見識,更難得的是他的勤奮。趙澤云的辦公室、家里處處都放著眼鏡,這樣方便他隨時看書,練字畫畫。他還有一個生活習慣,那就是每天早上起來要讀上一段書,那種朗朗上口的韻律讓他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味道。
寫作是需要靈感的。有時候靈感來了,趙澤云一下就可以寫上近10首詩歌,甚至用手機編寫后再發(fā)送給天南地北的詩友們。他尤其喜歡在夜深人靜時,沉坐書房,拿一支筆,鋪幾疊紙,納人間正氣,吐百川情懷,體會孤獨。這種孤獨而不冷漠的創(chuàng)作讓他的詩歌自然婉轉(zhuǎn),溫潤柔韌,其中為汶川地震和南方冰雪所寫的一些政治詩,也令人感到真情流動。對此,趙澤云是這樣理解的:作為一個詩人,要把握時代的脈搏,但是他的思維和想象力要在無限的空間里,穿越時空。他的散文睿智與機鋒迭出,幽默與情采泉涌,取博用約,文意斐然。《衡山聽雨》《南岳短笛》等一些散文,讓人在享受到耐人回味的禪意之余,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南岳。趙澤云是個有心人,他愛南岳、讀南岳、寫南岳的文字不少,仿佛是美麗神奇的南岳衡山賦予了他的才情,孵育了他的靈感和睿智。站在衡山之巔,他會想起詩僧齊己“塵夢是非都覺了,野云心地更何妨”的心境,也會唱吟李白筆下“回飆吹散五峰雪,往往飛花落洞庭”的詩情,“詩人需要南岳,南岳需要詩人”這也是他和我們講得最多的一句話。是的,他的言語中有充沛的激情與浪漫,南岳的一草一木、一枝一蔓都成了他激情歌詠的對象,他放飛著想象的翅膀和跳躍的思維,詩行間溢滿對南岳感恩的情懷。
這種情懷,這種詩意,讓我們最后從他收錄在《存放在冬日的琴聲》中的那首《到南岳衡山去》看看:“到南岳去/我要到衡山去/在佛陀腳下/我召喚那只山鷹/拖長聲音/隨風舒展蓬蓬勃勃的天性”。這或許也是他的心聲,在南岳衡山的佛陀腳下,他如同一只展翅而飛的山鷹,用他玩家的性情和獨特的筆觸,舒展著他蓬蓬勃勃的藝術性情……
來源:南岳新聞網(wǎng)
作者:rednet
編輯:彭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