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南岳現指長江以南的衡山,其主峰在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(qū)境內。此山古稱南岳,但始于何時,說法卻不統(tǒng)一。古有人云,始自黃帝;近有人云,始于秦漢以前。從現存資料看這兩說均值得商榷。
據考,殷時已有“岳”字,意為神名,即山岳之神。當時自然崇拜很嚴重,人們祈盼岳神能給他們帶來好的收成,故卜辭中屢有“求年于岳”之語。在甲骨文中,現在尚未發(fā)現有“南岳”、“衡山”兩詞,因此,說衡山稱南岳始于殷代以前,缺乏令人信服的文字依據。
南岳一詞,始出于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。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(公元前538年)云:“四岳……九洲之險也。”四岳即指東岳、西岳、南岳、北岳。《虞書》云:“舜五月南巡守,至于南岳。”《周禮·大宗伯》云:“以血祭祭社稷、五祀、五岳。”所謂“五岳”,即在“四岳”基礎上,增加一岳——中岳。有關“衡山”.的記載,也出現于這個時期。《周禮·職方氏》云:“正南日荊州,其山鎮(zhèn)日衡山。”就是說,正南方為荊州,荊州的山鎮(zhèn)叫衡山?!渡袝?middot;禹貢》云:“荊及衡陽惟荊州”,“岷山之陽,至于衡山”。即是說,從荊山到衡山之南,皆屬荊州地域;岷山的南面,延伸到了衡山。以上引述說明:先秦時期,南岳與衡山是兩個不同的地名,南岳非指衡山,衡山也不叫南岳。這由漢文帝命博士諸生雜采先秦古制編成的《王制》也可得到證明。《王制》云:“五月南巡,至于南岳”;“自江至于衡山,千里而遙”,“西不盡流沙,南不盡衡山”。文中南岳、衡山為兩處地名,二者并無稱謂聯系。
那么,衡山與南岳是什么時候形成稱謂聯系的呢?約于秦漢之際。見諸文字,始于漢初成書的《爾雅》。其《釋山》篇首云:“河南華,河西岳,河東岱,河北恒,江南衡。”“江南衡”,即指江南衡山。這是我國對南岳所指之山最早的一種記載。后來不少著作便用這一觀點解釋先秦古籍,《尚書大傳》訓解《虞書》云:“南岳,衡山。”《詩詁訓傳》詮釋《詩經·大雅·崧高》云:“岳,四岳也……南岳衡。”《史記·封禪書》釋《尚書》云:“南岳,衡山也。”等等。這些訓解和詮釋,對理解先秦古籍有很大幫助,但是,也容易使人產生一種錯覺,以為秦漢以前衡山已稱南岳。后代一些著述認為衡山稱南岳始于先秦,其中一個重要原因,就是把這些訓解和詮釋作為了立論的依據。
作者:rednet
編輯:彭俊